票据漏洞:13亿电票造假震惊票据圈dnf发布网
在银监会大规模排查票据业务风险的同时,近日某国有银行一宗涉及金额高达十多亿元的漏洞票据案再次浮出水面,也震惊了业内整个票据圈。亿电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该宗票据案涉及到某国有银行、票据票造恒丰银行、漏洞dnf发布网焦作中旅银行等多家银行,亿电金额约10多亿元的假震惊票据圈资金被倒腾和挪用。在该票据案件中,票据票造承兑票据银行存在资料和印鉴造假,漏洞焦作中旅银行对票据并不知情;涉案某国有银行廊坊分行作为代开户行在代开户业务中未尽责,亿电导致转贴现银行恒丰银行巨大损失。假震惊票据圈
在今年初多家银行爆出票据大案之后,央行曾经大力提倡使用电票,漏洞以最大程度降低票据风险发生,亿电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此次票据案首次波及电票造假,也是此次震惊行业的原因。
8月10日,恒丰银行在票据内查中发现疑问,DNF发布网遂向公安机关报案。三家金融机构均已向监管说明情况。据悉,已经有银行在内部发送通知对焦作中旅银行的票据贴现业务警示,甚至有部分银行暂停了对出票行和承兑行不一致的贴现业务。
蹊跷票据
8月10日,恒丰银行经过对票据内查发现,一批承兑行为焦作中旅银行的电票可能存在问题,即向该银行验询,其结果出乎意料。
“焦作中旅银行对于票据的事情完全不知情,有人冒充银行在外面做业务,材料也都是伪造的。”焦作中旅银行人士称,恒丰银行的问询也令他们大吃一惊。
恒丰银行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感觉此事蹊跷,恒丰银行立刻报了案”。
短短一天时间,该批电票事件已经震惊了整个票据圈。据相关人士透露,此案是河南焦作中旅银行离职人员冒充银行人员伪造开户资料和印鉴,然后在涉案某国有银行廊坊分行开办了电票代理承兑业务,分为多家企业开出了总额接近13亿元的电票,然后往各家银行贴现。在国有大行的背书和央行电票系统“双保险”之下,恒丰银行转贴现意外“躺枪”,涉及金额超过10亿元。
“这宗案件的始发就是钻了电票的空子。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能直接对接电票系统,于是就找国有大行代开户,但是开户的材料和印鉴是伪造的,结果反而害了贴现的银行。”青岛一位票据人士称。
据某国有银行一位人士称,国有大行给城商行和农商行代开户时,门槛并不高,涉及到的材料包括票据支付合同、发票和承兑行的总行印章,并且在银行同业授信之内。“纸票和电票在开具中的材料都差不多,出票银行看重的是承兑行,而不是用票的企业。”
然而,上述涉案国有银行分行在票据代开户中缺少了向承兑行验证的关键一环,导致了后续贴现的可能。
“从票据本身看,在央行的电票系统中,也有国有银行的背书,银行肯定是愿意贴的。作为一项票据业务,恒丰银行关注的是出票行,也就是涉案的某国有银行。”恒丰银行人士称,即使伪造开户资料的票据拿到任何一家银行,都是能够贴现的,恒丰银行只是“躺枪”了。
上述青岛票据人士向记者透露,银行在对票据贴现时,大多数情况是出票行与承兑行是一家银行。遇到代开户的时候,往往关注的是出票行,愿意相信出票行的把关,而缺少了与承兑行沟通的一环。“很多时候,贴现行与承兑行之间隔了很多层,直接验证也有难度。”
“这个事情还是因为有内鬼,也就是从焦作中旅银行离职后伪造材料的员工。由于对程序和材料的熟悉,能够通过伪造在涉案某国有银行蒙混过关。”上述青岛票据人士称,这个案子的责任目前仍不好认定,资金追回也会有损失。“谁来背负损失还不好说。”
票据漏洞
自去年底以来,票据大案连连,涉及金额动辄数十亿。尽管监管层多次采取检查和自查,但是仍难避免大案要案发生。
在这次票据案中,首次波及到电票的造假,也是此次震惊行业的原因。在今年初多家银行爆出票据大案之后,央行曾经大力提倡使用电票,认为电票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票据风险的发生。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上述某国有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银行内部大多在代开户业务中,以纸票开具居多,电票较少,这其中很可能电票的一些漏洞并没有被察觉。
“对于一些农商行和城商行,银行内部不论是代开户还是贴现,基本都不做。”中信银行内部人士称,行业太乱,风险则太大。
事实上,如今电票市场并不平静,关键矛头指向了电票代理接入,也就是村镇银行、城商行接入大行电票系统。从模式上看,出票人是大行,而承兑人则是城商行和农商行,这种票据的风险评估往往存在巨大的差异。
“从出票人一方看,国有银行对票据进行了背书,但是承兑一方是城商行和农商行,最后到底能不能承兑,这也是一个未知数。”上述中信银行内部人士称,动辄数十亿元的贴现,这种票据不值得信任,风险也不好评估。
此次票据案一经曝光,已经有银行在内部发送通知对焦作中旅银行的票据贴现业务警示,甚至有部分银行暂停了对出票行和承兑行不一致的贴现业务。
“按照道理来说,涉案某国有银行对票据签发了,应该对票据负很大责任的。但是恒丰银行也没有在贴现时向承兑行来验证,存在程序漏洞。”前述青岛票据人士称。
记者了解到,涉案某国有银行、恒丰银行和焦作中旅银行如今均向监管层就事件进行了汇报。目前,电票代理接入系统风声鹤唳,很可能被监管严查。
实际上,对于票据业务风险的排查,银监会在去年底就已经大规模开展,包括自查和监管检查。
据了解,当时监管就拟定了“两个加强、两个遏制”的监管思路。但是,在检查结束汇报时期,部分监管领导对这项检查降低实际业务风险的情况有保留,建议将检查时间延长,并持续排查风险。
因此,中国银监会办公厅于7月下发《关于全面开展银行业“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开展金融机构自查与监管检查。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于10月31日前完成全面自查工作,11月15日前完成问责和整改工作;监管检查则于今年11月底前完成。
据记者了解,票据就是该项检查的一个重点业务,包括恒丰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也开始了新一轮的风险排查。
“票据是一个黑洞,电票情况可能好一点,纸票问题更多。无数的中介,无数的小银行,在票据业务中寻找利润和漏洞。”某股份行人士表示,风险排查不是表面,关键在于可操作性问题。
本文地址:http://oo.eastate.com.cn/html/04f0299993.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